早、晚課
每日早上提醒自己、晚上反思自己;把早晚課落實到日常生活中,那麼無時無刻不是在覺悟。

早晚課的意義

早課的用意是提醒自己。早課誦讀《楞嚴咒》和《心經》,並有繞佛念佛修持,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不要忘記佛菩薩的教誨;我的起心動念、行為舉止,皆要依教奉行;守好自己,勿讓不善的習氣出來。

晚課唱誦《彌陀經》(單日)和《大懺悔文》(雙日),之後施作《蒙山施食》,行者在大眾齊誦咒語聲中,以儀式化生各種食物,施捨給地獄眾生。晚課的用意是反省。檢視自己一日所為是否符合佛菩薩的教誨?今天做到的,明天繼續保持。沒有做到的,要生慚愧心,務必改過、明日勿再犯。反思自己,讓善念增長、並懺悔業障、改過自新。

早晚課修行不是為佛菩薩做的、也不是為別人做的,是為自己做的。佛法是靈活有彈性、隨緣起修的,早晚課只是形式,真正早晚課應當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提醒自己、反省自己,斷惡修善,如此,這個早晚課功德無量。

引用出處:中華民國內政部˙宗教文獻

作息時間表

時間 活動
每日 05:00~06:00 早課(逢初一、十五加拜願)
每日 15:50~17:00 晚課(逢初一、十五前一天加拜願)

*早課不對外開放;晚課可隨喜參加。

初一、十五一堂午供
在午時以前舉行上供儀式,以供養十方諸佛及一切法界眾生。

淺談初一、十五一堂午供

所謂午供,為午前所上之佛供,或指僧眾之午餐。謂以米飯供養佛、菩薩,又作佛餉、佛飯、熟佛供。每當農曆初一及十五、諸佛菩薩誕辰,又或是有信眾當日供齋,均須在午時以前舉行上供儀式,以供養十方諸佛及一切法界眾生。之所以稱之為“午供”,乃是因為根據佛制過午不食之緣故。因次,午供一事須在午時以前完成。

佛教的三餐具有修行和救渡眾生之意義,而不是單純進食維生活動。早齋和午齋都要進行供佛與出食儀式。先以食物供養佛前,而後在大殿之外的施食台放上七粒米飯,誦變食真言,象徵性地和眾生共享食物。午供供佛最好在上午10:20至11:40之間,因為佛是日中一食。出食則是學習佛陀的慈悲攝化眾生,以佛的慈悲力加持食物,使得鬼神得以受用飲食,拔除鬼神饑渴之苦。一般餓鬼很難進食,因為本身咽如針孔之細,口如火炬燃燒,而不能受用飲食;更糟的是,他們因業力見水變成膿血,也不想飲用。所以午齋一般稱為午供,到了農曆初一及十五、諸佛菩薩誕辰,午供內容更加豐富,稱之為佛前大供。

引用出處:中華民國內政部˙宗教文獻

作息時間表

時間 活動
初一、十五 10:00~11:00 午供

*初一、十五一堂午供可隨喜參加。